• 网站首页
  • 军事外交
  • 武装力量
  • 军事行动
  • 国防服务
  • 法规文献
  • 军媒视点
  • 国防动员
  • 军营观察丨一支连队的转型突击

    发布日期:2024-08-14 浏览量:0 

    一支连队的转型突击

    ■高 哲

    夜深了,连队会议室内依然灯火通明。我和指导员陈功带领几名骨干围坐在桌前,探讨连队自主研究攻关的新课题。

    不久,一连即将奔赴千里之外的驻训场。新的体制编制、新的武器装备、新的使命任务,不断赋予我们新的挑战。新课题能否推动连队战斗力升级?能否经得起实战化演练的检验?

    转型征途,一路突击。不知多少个深夜,我们进行着激烈的“头脑风暴”。我能强烈感受到,在场每个人的自我期许和必胜决心。

    第74集团军某旅某营一连战士坚守战位。陈扬球摄

    重塑自我,最难的是迈开第一步

    连队组建伊始,从老专业转岗到新专业,二级上士李冬秋感到“一切都变了”。

    “最大的障碍是心理落差。”李冬秋坦言,自己以前是连队专业尖子,来到新连队、学习新技术,他失落了好一阵子。

    在一连,有类似“心障”的并非李冬秋一人。全连官兵来自五湖四海,大家在原单位都有“几把刷子”。在新的集体接受挑战,意味着要清零翻篇、从头再来……

    “步入新连队,就像是一场离家出走。”二级上士陈莫顶从某单位转隶而来,陌生的环境和专业,一度让他“水土不服”。

    “重塑自我,最难的是迈开第一步。”时任指导员冷玉华说,如何让官兵以“一盘棋”思想干事创业,成为彼时摆在连队党支部面前的一道现实课题。

    党支部多次召开反思会,剖析官兵的地域差异、专业差异和作风差异;随之带来的整体默契不够、工作标准起伏、融合运转不畅等问题,党员带头紧盯职责,人人拉出问题台账和整改清单。

    多沟通,少拆台;多包容,少挑刺……连队组织讨论,鼓励骨干畅所欲言,拆除“隔心墙”、架起“连心桥”,积极建言献策。

    不久,官兵渐渐适应了新环境,把连队当家建、把战友当亲人,大家也渐渐适应了连队的新专业。

    一山过了一山迎。第一次参加某对抗演练,全连本想大展拳脚,却受到兄弟单位的“轻视”。中士蒋建国刚刚把雷达天线架好,一名排长便跑来善意“提醒”:“这场演练,火力分队是主角,你们只是配角,根本没必要开机……”

    那时候有个观点,一连是演兵场上的“第二梯队”。就像蒋建国所说:“组建以来,大小演习我们从未缺席,但往往都是‘配角’。”

    谈及那段经历,排长闫霏感慨万分:说白了,还是要拿出硬实力证明自己!

    “闪电总是走在雷鸣之前,唯有刀刃向己、自我革命,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藩篱,才能迎来柳暗花明。”复盘检讨会上,官兵纷纷反思,“思想转变不彻底,转型发展就会绊手脚。作为体系作战中的一环,我们必须摒弃‘当绿叶’的定位……”

    理越辩越明,“主角”“配角”都是战场一员。大家决定从一点一滴去重塑,抓住每一次参演机会,练强胜战本领。

    一连战士进行专业训练。陈扬球摄

    转型快慢,直接影响着战斗力生成速度

    当初,我刚到一连任连长,时任营长邓文林开门见山地说:“一连是个新连队,来到新的岗位,必须干出新的成绩。”

    “连队怎么建?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?”一连串的问号萦绕在我的心头。打开局面并不容易,连队每天都是“摸着石头过河”。

    从骨干配备到人才培养,从使命任务到力量编成,从训练转型到能力升级,从战备拉动到联演联训……一次次议训会上,我们顺着战斗力建设的发展脉络思考,捋清思路、拉直问号,形成共识:“转型是脱胎换骨、浴火重生的转变,只有坚持战斗力这条主线,才能不辱使命。”

    转型的征途并非一马平川,“转岗”是立在一连官兵面前的一块靶标。二级上士郑关忠翻了一遍专业书籍发起了愁:“专业术语都是新的,‘拦路虎’可真不少。”

    火车跑得快,全靠车头带。二级上士丁梓俊群众威信高,大学生士兵邓保杰理论素养高、责任心强……连队挑选出一批优秀军士担当教员,大家横下一条心:3个月完成课题攻关。

    华灯初上,一场场军事理论夜校开讲。面对挑战,专业骨干带头学习研究。很快,全连形成一股学习之风。

    “隔行如隔山,爬坡过坎的过程,就是填补空白的过程。”郑关忠说,大家当时心里都憋着一股劲儿。一个月时间,他们硬是把一本本书啃成“干条”、一连串参数转化为“公式”。

    有了“金刚钻”,敢揽“瓷器活”。3个月转瞬即逝,新装备列装的时限即将到来。为了使考核打出“满堂彩”,我们组建攻关小组、细化训练计划,从“纸上谈兵”阶段,跨入沙场练兵阶段。

    忙碌的方舱里,骨干带领班组成员研究流程,利用实操数据与厂家对接操作要点。丁梓俊还编写了一本手册,将新装备原理、技术资料制成简易图,让官兵一边操作一边记背。

    走上训练场,连队官兵专业基础薄弱的短板,很快暴露出来。

    “转型快慢,直接影响战斗力生成速度。”那段时间,连队下了苦功夫:通过专长带训、集中组训、以考促训等方式,组织官兵反复训练;对于一些重难点课目,大家以组为单位,一练就是大半个月。

    课室热火朝天,战士们把厂家师傅请进连队。大家抓住机会拜师学艺,摸透新装备脾气秉性;利用送学代训、接装跟训的时机,积极向兄弟单位学习……

    在赶路中探路,实属不易。我们组织官兵与其他兵种专业“结亲”,一同练专业技能、指挥协同、战术战法;定期到兄弟单位学习,了解装备性能;邀请专业尖子走上我们的训练场……

    一场场能力提升之战接连打响,连队官兵战斗本领也越来越强。

    一连官兵正在进行篮球比赛。陈扬球摄

    虽然走的都是新路,但这条路越走越宽

    “信息融合是制胜体系战场的关键,不能有半点马虎。”说话间,下士符清博跃上方舱,像往常一样检查各线路连接点,调试设备。

    刻骨铭心的感悟,源于刻骨铭心的经历。符清博至今难忘几年前那场演习。

    那是连队迎来新装备列装后的首场跨区演习。全连抵达预定地域,班组展开要素通联,没想到与火力分队组网不及时,最终贻误战机……那段时间,符清博开始失眠。夜里躺在床上,他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融入体系、打通“经脉”。

    官兵们的日思夜想,与旅队战斗力建设的重点不谋而合。不久,该旅联合科研院所、厂家集智攻关,一番努力打通了相关“堵点”,走上了信息共享的“快车道”。

    “体系深度融合是个时代课题,我们必须让每个作战单元攥指成拳、形成合力。”排长郑茂湖难忘一次陆空对抗演习:“敌机”呼啸而来,连队派出的作战分队却因协同配合不到位,影响了装备作战效能发挥。

    为补齐短板,连队展开专攻精练,强化协同训练,以内部密切配合加速推动体系运转。

    推开体系之门,官兵们看到了更为广阔的天地。那次,连队与导弹分队编组执行作战任务,面对“敌机”高速突防,他们迅速反制,为后续作战赢得先机。

    “这一战,不仅让兄弟单位刮目相看,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体系效能释放出的威力。”郑茂湖说。

    虽然走的都是新路,但这条路越走越宽——从闯关夺隘到砺剑试锋,从埋头苦练到南征北战,连队加快研究新机理、新装备、新环境,开展战例研究、战法创新,强化使命课题专攻精练,战斗力提升越来越快。

    演训场上,我们与同专业分队“比武论剑”,检验和提升训练水平;在复杂环境下探索体系融合数据,积累体系优势胜势;与兄弟单位频频过招,创新战法训法……

    练兵为打仗,越练越振奋。从单兵单装到班排联训、从红蓝对抗到嵌入体系,在这条转型之路上,一连就像被雨露滋润的春笋,破土拔节般加快着练兵脚步。

    “黄金搭档”并肩战斗

    ■一连政治指导员 陈 功

    军旅电视剧《亮剑》里塑造了一对“黄金搭档”。剧中的李云龙和赵刚配合默契,把独立团的兵带得“嗷嗷叫”,打了很多场漂亮仗。性格迥异的两人,在朝夕相处中成了生死相依的战友。

    在官兵眼中,我和连长高哲也是一对“黄金搭档”。

    2019年,我来到一连担任政治指导员,比高哲早一年来到连队。时光飞逝,我仍然记得第一次见面时和高哲握手的那个瞬间,他给我的印象就是个性格直爽的汉子。

    连长第一天上岗,我们就聊了好久。我向他介绍连队情况,他边听边记,特别认真。茶余饭后,我们唠家常、聊过往;工作中,我们彼此信任、相互帮衬,凡事都耐心商量,有问题一起分析、有困难一起克服、有挑战一起应对。

    面对连队备战转型过程中遇到的难题,连长和我相互鼓励,并肩战斗。有段时间,大家整天泡在训练场。高哲带人列举出最棘手的问题和最需要解决的事项,我们几番探讨交流,思路渐渐清晰,压力减轻了不少。

    履职抓建中的艰辛、完成重大任务后的喜悦,让我记忆犹新。我们成了好搭档,更成为一生的好战友。强军路上,我坚信,全连战友奋勇拼搏,连队的建设发展一定会更好。

    连队是一片成长沃土

    ■一连二级上士 邓保杰

    连长率真、耿直,黝黑的脸上时而严肃认真,时而笑容满面。第一次和连长接触,是他刚来连队报到那天。

    初次见面,对我这个大学生士兵,连长直截了当地问:“小伙子体能咋样?”我没有正面回答,而是向连长发起挑战:“连长,咱俩比试一下武装5公里越野怎么样?”

    挑战,源于底气——入伍之前,我多次在大学运动会上夺得名次;在连队,我也是公认的“长跑达人”。

    没想到,连长欣然接受了挑战。一场较量下来,我们几乎同时到达终点,观战的战友不禁对这位新来的连长刮目相看。

    连长带兵点子多,工作起来风风火火。新装备列装、新训法研究、新课题攻关……连长带着大家加班加点学习训练,从不会为任何人降低标准。

    生活中,连长慈如兄长、可亲可敬。他的宿舍白天不关门、晚上不锁门,大家有什么烦恼,随时可以找他商量。在连队,“有困难找连长”可不是一句口号!

    2019年底,我被任命为连队文书。从训练尖兵转岗到文书岗位,我的工作热情丝毫不减。文书岗位虽小,但责任重大。平日里,连长和指导员都很关心我的工作,常常带着我在营区跑上跑下。

    连队是一片成长沃土,我愿意扎根在这里,实现自己的价值。

    (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郑 烨整理)

    文章来源:解放军报 文章作者:高 哲  文章编辑:叶梦圆 

    上一篇: 炮火硝烟砺精兵!第74集团军某旅直瞄射击考核拉开战幕



    友情链接